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11的文章

外灘 - 蘇州河口

圖片
外灘的最北側,虹口與黃浦的分界,也是蘇州河匯入黃浦江的地方,座落著一座百年的鋼橋,叫做外白渡橋。原來這座橋樑名字叫做威爾斯橋,因為是英國人在租界設立的橋樑,所以對過橋的中國人收費,此舉引發民怨,結果就是有人在不遠處社了免費的義渡,專門協助中國人渡過蘇州河。後來租界工部局只好再蓋了一做不收費的木造浮橋,所以蘇州河口就變成有兩座橋,橋的名字就被中國人稱為「擺渡橋」或「白渡橋」(不要錢的橋),相對原來那座鋼橋就被稱為「外擺渡橋」或「外白渡橋」了。 蘇州河口的北側,有兩棟歷史建築,建造年代與規模並不輸外灘的老房子,一棟是上海大廈,原來的名稱叫做「百老匯」,是可以同時看到浦東金融中心,以及外灘風光的好地方。 而另一棟建築是中國第一個西式飯店,建於清道光年間,至今已有150年的歷史了,原名叫做「禮查飯店」,現在改名叫做「浦江飯店」。這個飯店除了是中國第一個西式飯店外,還有著不少中國第一的頭銜,例如第一盞電燈、第一部電話、第一場馬戲團表演、第一張股票交易等,這個飯店就是中國證交所的濫觴之地。 而在蘇州河的南側,則是「人民英雄紀念碑」,紀念解放以及對抗外侮而死去的同胞,但後者可以理解,前者不知道是紀念所謂解放戰爭中,哪一邊死去的同胞還是兩邊都紀念?畢竟是內戰啊,呵呵。這個紀念碑設計的理念,是三把槍架在一起的樣子,這個意向,可是很多台灣人從小就熟悉的品牌標記啊!

徐家匯公園

圖片
大都會里,總會有一塊不算小的綠地,夾在一群高樓大廈之間,為喧囂的都市提供一個喘息的地方,在大陸這種都市綠地被叫做天然氧吧。徐家匯也有一塊,原來是污染嚴重的工廠,後來工廠拆遷後,就改建成了徐家匯公園,而公園正好區隔了高樓林立的商業中心,以及充滿殖民氣息的老租界。 公園的湖,被賦予了黃浦江的意向,湖上的小橋代表了黃浦江上的四座大橋,而公園內的植物,還有著柳岸、竹林等不同於桃、李花開的景致,在公園內散步,走沒幾部又是個不同的景色,很難想像這原來是個重度污染的橡膠工廠。而原來工廠的煙囪是唯一留下來的印記,矗立在公園的一個入口。 徐家匯公園,對喜歡看台灣偶像劇的人,應該不會太陌生,很多在上海取景的偶像劇,都讓這個公園出現在台灣的節目裡,最出名的大概就是「命中注定愛上你」這部戲了,那個空中步道就是在徐家匯公園取的景,我當然不會錯過嘍。 在這公園裡,還有一個值得大書特書的建築,暱稱小紅樓的 EMI 百代唱片公司舊址。這是中國第一個唱片錄製的錄音棚。現在變成了一座餐廳,而門口用玻璃櫥窗展示著的,是當年百代所使用的唱片壓制機器。

我也在長征

圖片
不論是定位為逃竄還是長征,有一點卻是沒有疑問的,就是兩萬五千里這個距離,從贛南到陝西延安。 沒想到我也開始了我每日兩次的長征,單程兩萬五千....米,少了一千倍就是了。還好住的地方是地鐵的起點站,上車一定有位子坐,下了車在轉一趟計程車到公司上班,不過下雨天就比較痛苦了,計程車好難叫,好不容易來了一台空車又要用搶的。 沒辦法,上海租房真是不便宜,離公司比較近的地方又屬於外國人的聚集地,房價是全上海出了名的高,市中心的房價還比較便宜些,但想到鬧區太雜太亂,適合逛街但不適合全家居住,只好往環境較舒適、悠閒的地方找房了,再加上有親戚住那附近,老爸說這樣他比較放心他的兩個寶貝孫子有照應,所以他兒子上班曠日廢時的問題他就不考慮了。 不光上海,全中國的地鐵要搭乘都要經過安檢,但似乎只是擴大內需的工作崗位而已,每次都看保安在那邊鬼吼鬼叫的要大家把包包拿去過X光機,但真的聽話的沒幾個人,多數人還是直接拎著包就直接進閘坐車,而保安也沒真的在攔人,就做作樣子吧。地鐵裡邊倒是吃喝不禁,有時候會看到車廂內散落著吃完的塑膠袋,喝完的飲料杯,但上海人也習慣了吧,隨腳一踢到椅子下面,也就眼不見為淨了。 上下班坐的九號線,在網上論壇是惡名昭彰,司機員停站都是急煞車,這幾天坐著也是領教到了,到站時還真看到不少次人沒站穩差點摔倒的情形,據說從另外一頭開來的車子,還常常因為人太多司機員會過站不停,反而讓很多人還要坐回頭車才能到要下車的站,在靠近市中心的站就常看到另外一邊的人下車後跑過來等回頭車的情形。 上海地鐵的硬體建設是很先進,到處都是電視螢幕顯示運行狀況,當然是順便播廣告,資本主義的商業模式入侵的還真是快啊!不過在地鐵上看書的人少,用手機看東西的人也少,多半都是默默無語的兩眼呆滯,人的素質要跟上,恐怕還需要不短的時間。在大陸到處都可以看到掛著牌子寫「文明小區」、「文明單位」、要過著文明生活的這種標語、口號,但真的文明豈是能這樣的表面功夫,文明古國在目前的狀況看來,終究還是歷史名詞,僅供憑弔而已。

你,寂寞嗎?

圖片
第一次遇到,還以為房內有老鼠,因為「唰」的一聲門下有個黑影閃過,原來是被塞了張小卡片,製作精美,全彩印刷,顯然下足了本。第二天回到房間,就發現桌上放了一張公安部門的「溫馨提醒」,但沒幾分鐘,門下又「唰」的一聲,又一張精美小卡片飛了進來。呵呵,公安的提醒顯然是飯店印的,趁打掃時放在桌上,但塞卡片的人也是他們放進來的啊,不然防火梯門關了,電梯又要刷房卡,他怎麼進的來啊!既然不打電話,就研究一下卡片吧,嚇,還可以開發票的咧~

沈睡350年

圖片
上海徐匯區的市中心就叫做徐家匯,這個地名就是源自一個姓徐的人,明朝的科學家徐光啟,徐光啟死後就葬在這裡,現在是光啟公園,而徐家後人就在附近住了下來,從此這個地方救被叫做徐家匯。而徐光啟的影響除了讓後代子孫在附近定居下來之外,也讓他的科學貢獻在這裡被彰顯出來,西學為主的徐匯中學、藏書樓之外,上海的氣象觀測站更是座落於徐匯區,上海的天文台也位在這裡,很奇怪的一件事,在市中心光害超嚴重的地方,會看到一個天文望遠鏡。 徐光啟的墓園現在變成了光啟公園,市中心有做大墓園也是蠻神奇的一件事,但這個墓園在這裡已經超過了三百五十年,所以也就沒那種陰森的氣息了,只是周遭的高級住宅,從陽台望出來就可以看到整個墓塚,還是會感覺怪怪的就是了,我也差一點就選擇了有這種景觀的房子啊。 整個公園並不是很大,但整體而言卻是莊嚴肅穆的感覺,進門可以看到華表跟牌樓,還有一堆石獸矗立在兩側,而公園的涼亭裡聚集了老人在玩撲克牌,呵呵,應該也是有點小聚賭的性質吧。 公園裡有個銅雕,是描述徐光啟夜觀星象的作品,看到的時候我突然想到以前玩BBS時,那種很無聊的互動提示「看,有飛碟!」,呵呵。 光啟公園裡面還有一棟徐光啟紀念館的建築,這棟建築原來並不在公園裡,而是為了文物保存從其他地方拆遷過來的,是上海最老的一棟建築,已經有500多年的歷史了,名字叫做南春華堂。 南春華堂庭院裡放了一座徐光啟的石雕像,原來是放置於墓前,後來將雕像改成了天主教的十字架,這是否意味著徐光啟是天主教徒呢?而兩側的廊道,東廂掛著的是徐光啟墨寶的石碑,而西廂是近代緬懷徐光啟的名人所提字的石碑,排行第一的是蔡元培,後面皆是一些歷史課本裡面才出現過的人名,比較有意思的是,蔣中正也有一塊,並沒有被破壞掉哩,不過看排列位置,他也不過就是眾多歷史A咖裡的一個,地位沒有特別崇高啦!

徐家匯天主堂、藏書樓

圖片
徐家匯,這個對我們家來說是個很特殊的地方,這裡最漂亮的建築大概就是天主堂了。這個天主堂是建於鴉片戰爭之後,一直是上海天主教的聖地,被喻為東方梵諦岡的大教堂。曾經有一位徐神父,從南京天主堂調任到這裡,1948年時,帶領著他的外甥一家三口,搭著飛機到了台灣,他的外甥就是我爺爺,那時我爸還只是我奶奶懷中的小嬰兒呢!以前,每年清明爺爺總會提醒在台北的我,到大直的天主教區墓園致意,也算是慎終追遠吧。 教堂真的很漂亮,古色古香,週末也有禮拜活動,當然有更多的觀光客四處參觀,因為這個教堂也只有週末開放,平日是大門深鎖,禁止閒人進出的哩。禮拜天早上,看到好多人在裡面做禮拜,雖然我不是天主教徒,但總是很喜歡教堂裡的氣氛,那種安詳的氛圍給人一種平靜的安全感,我想這就是宗教活動的本質吧。 漫步走到後方的辦公室,問了教堂裡的工作人員,想要找我那位親戚神父的資料,兩位工作人員互相望了一眼,嘆了口氣說,文革前的資料都不見了,教堂在文革時期受到了很嚴重的破壞,資料通通都遺失不見了,更別說是49年以前的東西。他們看我一臉失望的表情,推薦我去隔壁的老圖書館找找,說不定有,不過看他們的口氣也是安慰我居多啦。 就在天主堂附近的老圖書館,原來的名字是徐家匯藏書樓,創建於1847年,算算也是超過150年了,是中國第一個現代圖書館,平日一樓做為藝文展覽廳,假日樓上有開放參觀導覽哩。 雖然說天主教在中國是開放了,但中國的天主教卻不是由梵諦岡所控制,而是中國自成一區的中國式天主教,這也成為梵諦岡不願意與中國關係正常化的主要原因,呵呵,感覺很像耶穌被關在鐵幕裡,被綁架了~

徐匯公學

圖片
蘆洲有個徐匯中學,那是原來的老校友在台灣重辦的一所學校,正牌的徐匯中學就位於上海的徐家匯。 徐匯中學是天主教耶穌會於1850年在上海徐家匯耶穌會會院旁創建的著名教會男子學校,初名徐匯公學(College Saint Ignace),拉丁文校訓:LABORA SICVT BONVS MILES CHRISTI (如基督勇士努力工作)。1931年組織校董會,次年定名為「徐匯中學」。

電車

圖片
小時候去過一趟北京,對街上跑的兩節式電車很有興趣,畢竟在台灣已經看不到那種電車了。兩條電線掛在半空中,然後車上有根長柄的導電弓搭在電線上,車子就是靠著上面的電在運作,一旦遇到路面顛頗的時候,導致導電弓脫離了電線,車子就不會動了,那時就會看到司機下車用粗繩子把導電弓拉回電線上,很有上個世紀初的公共交通工具的風味。 在上海,還可以在街上看到這種電車專用的電線,配合著冬天蕭瑟的街景,要是能飄點雪就更完美了。但在街頭並沒有看到老式的那種電車,除了一般汽油/柴油驅動的公車外,有看到一種車子本身配有電池的電車,而車子到站時,上方的導電弓會伸出來搭在上方的電線上,換言之,行車時已經不需要電線了,而是使用電池裡儲存的電力,靠站的時候才會利用這短暫的時間充電。 有圖有真相,前一台電車靠站一陣子了,所以上面的電弓有昇起來,而後面的電車才剛進站。但除了車站上頭的電線外,沿街的電線不知道是給誰用的,還是塞車、等紅綠燈的時候,電車也會把電弓升起來充電。為了拍兩台不同狀態的電車,拿著相機在車站對面比劃了一會兒,站務人員在對街一直看我,害我被看的有點囧。

磁浮初體驗

圖片
飛虹橋的機票沒買到,所以只好飛浦東,也因為這樣有機會體驗一下磁浮列車。營運了快十年了,我卻第一次坐,但遲到總比不到好,是吧? 上海磁浮,Shanghai Maglev Train,這簡稱不就是SM電車了咩?那搭的人就真的是電車痴漢了哩!雖然還不到十年,但可以感覺車站硬體設施並沒有經過討論的設計,至少進出列車月台的管制就有點兩光,而磁浮主要服務對象是機場旅客,電梯卻是不足,一堆手扶梯對有大行李的人來說是種試煉啊!我對香港機場的軌道運輸設計就覺得很直觀、很便利,動線也很順暢,北京機場的也比上海的好,在虹橋樞紐完工後,不知道浦東會不會在這方面有所改善。 等車進站,開始見識大陸人不愛排隊的特質,默默告訴自己,這一定要習慣啊!車內稍有陳舊感,但開車時間還真準時,隨著速度越來越快,車子晃動的幅度也越來越大,車行超過250公里以後,會開始感覺不太舒服,左右晃動的程度如果是坐飛機的話,扣安全帶的燈早就亮了。腳底也傳來強烈的震動感,不知道是否是缺乏維護還是本來就會如此。但如果是長時間、長距離的移動的話,我寧願選擇高鐵,至少做起來的感覺舒適些。 資料上說磁浮的最高速度是430公里,但我今天發現司機有超速哩。雖然只超速一公里,但還是被我拍下來了....但在這時候突然想到,有人說男生手機不要放褲子口袋,因為電磁波會烤小鳥,那這個磁浮的電磁波正在腳底下,那......算了,還是不要亂想,以後飛虹橋就是了。 出了車站,行李有點重,所以搭計程車去旅館,大陸的計程車比台北便宜許多,坐在車上還有類似Bee TV的東西可以看,可以玩,突然發現居然還有一個巧虎的選項,裡面有影片還有互動遊戲可以玩,看來我兒子以後會很愛上海的計程車嘍。

一年

圖片
「你就算過來幫我吧!」 農曆年的一通電話,又讓我平淡的日子,出現了轉折的機會。趁著二月的一個週末,飛去了上海敘舊、也是瞭解一下狀況。第一次到上海,結果什麼地方也沒去,都窩在辦公室開會,我可還沒上班啊!最後一天起了個大早,趁去機場搭機前,搭了車去了趟外灘,想說來上海連個外灘都沒去就實在太對不起自己了。 二月天,有點冷,坐上了車跟師傅說去外灘,師傅反問外灘哪裡?很有自信的說匯豐銀行,沒想到得到的回應卻是一臉茫然。後來就裝很熟的樣子說,延安高架外灘出去靠邊停就可以了。後來才知道,匯豐銀行早就被「解放」了,曾經是倫敦以東最漂亮的大樓,曾被佔用成上海市政府,所以也被稱為市府大樓,現在是浦發銀行的總部,外灘上能看到的匯豐logo已是對岸陸家嘴的匯豐大樓了! 走在外灘的長堤上,看著成排殖民時代的建築,從延安路走到外白渡,心裡想的卻是我應該趁這個機會來這裡好好玩上一年,既然不需為錢工作,那就當成深度旅遊吧!也懶得去算自己身價該值多少,就算算一家四口在這十里洋場生活一年的開銷就夠了。沒想到,上海物價還真是貴啊,算出了個數字,也還好自己在別人眼中也真有點料,local hire 卻是外派的 pay。沒翻黃曆,敲了個日子去報到,這,就要展開一年的上海long stay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