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11的文章

公安博物館

圖片
上海自1854年設立現代警察機構以來,各個時期的巡捕、警察、公安的資料、設備,現在都存放在這個博物館裡,而這個博物館,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警政、消防博物館了。 博物館裡的槍枝館,收藏了17個國家超過200隻槍,是世界第一,其中還包含了孫中山所使用的配槍,以及日本侵華時的全套槍械。而從罪犯手上繳獲的武器,居然可以有一整櫃的收藏品級的槍枝、刀械,也真夠了不起了。 而收藏品,也有很多是清朝時期留下來的物品,例如押解犯人的柙,以及消防隊用的水桶,看了就覺得以前人犯真單純,火災難怪都是把建築物燒光,沒聽說啥火災有撲滅的。 當然還會展出很多的犯罪工具,包含了灌鉛的骰子跟透視功能的眼鏡與做了記號的麻將。 而上海歷代的警察、公安制服,在這裡也有展示,與世界的警政單位的交流,在這裡也展出了很多交換來的紀念品,其中還包含台灣的哩。 而在博物館大廳裡,展示了公安時期的警車與三輪車,也是一堆很特殊的展示品。

即將消失的辮子

圖片
1908年1月21日,第一班有軌電車從靜安寺開往外灘,正式開啟了上海有軌電車的時代,而1914年11月15日,上海甚至開辦了全中國第一條無軌電車。而不論有軌還是無軌,電車最重要的是要連結到上方的電網才能通電,而連結的的部分因為高於車體甚多,長長的拖在車體後,救被人俗稱辮子了,這這條辮子,在一個世紀後,即將消失在上海街頭。最早的電車,也稱為噹噹車,早就被淘汰了。 而在拆除軌道之後,上海目前還在運行的電車,都是像公車一樣的無軌電車。而上海市政府已經決定不在採購新的電車,五年後這些無軌電車都將被電容公車或一般公車所取代。 電容公車蠻有趣的,停車下來時才會靠上方的電網充電,行走時就靠電池。 當然啦,說上海已經完全沒有有軌電車也不正確,在浦東,有張江有軌電車,是新一代的有軌電車,但屬於實驗性質,似乎也沒有要大力推廣建設的意思。 而上海市也在原先最早的有軌電車的起點站之一靜安寺(現在的延安與南京路口),豎立了一系列的紀念銅像,一旁不遠就是新的站牌與候車亭。

老盛昌的蝦肉餛飩

圖片
老盛昌因為在上班的必經途徑上,所以很自然的,三不五時就會去光顧他,這次來介紹他的蝦肉餛飩。 他的餛飩不論是大的還是小的,都是滿滿的一大碗,絕對會有物超所值的感覺,高湯配上蔥花,絕對是餛飩湯的良伴。蝦肉餛飩名字雖然沒有什麼「鮮蝦餛飩」這種包裝過的方式,而是很直白的「蝦肉」,但餡絕對沒那麼簡單啊。從外觀看,餡的量,把餛飩撐成有點像餃子。 而咬開會發覺,蝦肉泥非常結實,然後參了薑末跟少許霽菜提味,完全去除了蝦肉的腥味而留下了鮮味,滿滿一碗提供了一早的元氣啊。

五角場

圖片
1927年,上海特別市成立,是為了成為中國的經濟首都,隨著特別市的成立,以及遵照孫中山的實業計畫,1929年大上海計畫正式公佈實施,將北上海規劃成上海的新的是中心,並與舊上海縣城將各國租界包圍在其中,而市中心有五條筆直的大馬路通向租界、碼頭、住宅區、火車站、以及吳淞港,這五條馬路的匯集點,就命名為五角場。整個大上海計畫將這個新區的馬路,依據「中華民國上海市政府」九個字,作為路名開頭的第一個字,其中多數沿用至今。這個超極大的都市計畫圖,目前就刻畫在五角場中心廣場的地上。 五角場的地標,就是位於中環快速道路上的那顆蛋,我個人認為比較像是蟑螂蛋。很壯觀的大型藝術品,橫跨八車道哩。而這裡下方因為是五條大馬路的匯集點,所以沒有人行穿越道,整個圓環是挖空的沈降廣場,從各個路口的人行道都是搭手扶梯到沈降廣場通過馬路。 這個蛋到晚上打上燈,非常的漂亮,顏色跟排列還會迅速變化,儼然是場燈光秀,非常漂亮。 而五角場也是上海的市中心之一,百貨公司、餐廳林立,逛都逛不完。

馬勒別墅

圖片
又稱馬勒住宅,是由英國人馬勒在1929年開始蓋,一直蓋到1936年才完工的房子。這個房子蓋的非常奇特,具稱是依據他女兒的一個夢,夢理城堡的樣子建造而成。而馬勒一家在抗戰中被日本人關進了集中營,房子就變成日本軍官俱樂部,抗戰勝利後,變成國民黨特務機關,後來又變成了共青團的房子,最後被委給企業集團經營,重新開放時已經變成高檔旅館及餐廳了。

毛澤東故居

圖片
蔣介石在台灣,去哪裡都是住他的別墅,俗稱的行館,雖然著名景點都有,但為數還算不多。毛澤東故居,則是只要是毛澤東待過的地方,通通都變成了故居,上海就有很多個,最初名的就是茂名北路的這處民宅,雖然毛澤東跟他老婆、小孩只在這裡住過幾個月,但已經是在上海住最久的一處了。 進門大廳,也有著毛澤東樣版塑像,就是他宣示只打五塊錢一台麻將的塑像。 而院子裡,則有依據毛澤東住在這裡時期的樣子,所製成的全家福銅像。

中國科學社

圖片
1915年,一群留學美國康乃爾大學的中國留學生,成立了以提倡科學為宗旨的團體,是為中國科學社,對中國近代的科學教育與推廣有著無比的影響力,1928年於南京成立的中央研究院,就是以中國科學社的社員為主體所籌建的。中國科學社於1929年在上海建立了第一個現代公共圖書館,取名為明復圖書館,紀念社員胡明復。胡明復24歲康乃爾大學畢業,26歲獲得康乃爾博士學位,回中國後在數所大學任教授、系主任,36歲時溺水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