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11的文章

張家濱與錦繡坊

圖片
張家濱原來已經被家庭廢水與農業廢水搞的變成臭水溝一條,在建設浦東新區時,刻意將這條河重新疏浚並整治,並在這條河與世紀大到交界處建成了上海市中心最大的公園,而這條河也因此鹹魚翻身,今天居然還看到有人在裡面游泳哩。 整治完工後的張家濱,因為橫跨浦東的重要商業、住宅、行政辦公區域,也因此被譽為浦東的塞納河,真的是蠻漂亮的一條河,兩岸也設有步道,吹著微風走在河邊真的很舒服。 在張家濱的其中一段河道,旁邊是上海科技館,所以在河上建了一個人行橋,連接到對岸的地方就形成了沿著河邊的餐飲休閒區,叫做錦繡坊,雖然餐廳不多,但還有些藝廊跟生活用品小商店。河邊上的建築,都是形狀特殊的玻璃屋,岸邊的座位也都坐滿了人,一副悠閒的樣子。

蘇州河畔

圖片
蘇州河也叫做吳淞江,原來黃浦江是吳淞江的支流,後來因為河道淤塞,清朝時黃浦江重新疏浚直接通長江後,吳淞江反而變成匯入黃浦江的新河道,成為了黃浦江的支流了。 蘇州河不像是黃浦江,兩岸有陸家嘴、外灘、世博園區等重要的商業區,也不是主要的觀光區,雖然只隔幾條街,但這裡多了份悠閒與寧靜,兩岸因為河堤休閒步道的設置,也讓這邊的住宅區房價水漲船高。蘇州和兩岸,即便有些著名建築,但也鮮少有人為此特意留步,例如四行倉庫、河畔藝術中心、中國第一個擁有室內游泳池的住宅大樓河濱公寓、郵政博物館、以及匯入黃浦江的外白渡橋、美利堅大樓等。 而蘇州河上的橋樑,更是有很多很具歷史價值,除了河口的外白渡橋外,我覺得最漂亮的就屬浙江路橋了,光緒年間完工,距今也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屬於魚腹式鋼構橋樑,橋上原來還有電車軌道,是虹口與黃浦間的重要交通要道。

玫瑰花園

圖片
名字看了挺浪漫,且位在是靜安區的鬧街南京西路上,到了才發現原來只是一個小小的公園,有個水池養魚,門口有幾株玫瑰,公園裡的餐廳也已經歇業了。旁邊的告示說這個公園以前是兒童遊樂場,不過原來公園應該更大,應該是被政府賣地變成了商業大樓,最後剩一點點改建成公園吧。

多倫路

圖片
多倫路雖然不在租界裡面,但原來的名字卻是Darroch Road,竇樂安路,是以清朝時的一位傳教士命名,而修築這條路的是公共租界工部局越界修建的,一直到汪精衛政權在上海成立後,才將這條路,改以內蒙古的地名多倫為新名字。 多倫路是一個充滿近代史的地方,孔祥熙、白崇禧、湯伯恩、陳儀等國民黨要員,都住在這條路上過,而白先勇當然住過這裡,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作家也都住在這條路上,只是多半都隸屬「左派作家聯盟」的成員,如魯迅、茅盾、郭沬若、葉聖陶、丁玲、沙汀、瞿秋白等人當年都是在多倫路上的咖啡廳聚會或住在附近,也因為左派的身份,多倫路上很多這些人的銅像,型態各有不同。 一旁的商家也跟進弄了一些非常有趣的銅像,讓整條多倫路除了欣賞建築之美外,多了份趣味。 多倫路上有意義的建築物非常多,具有特色的更是比比皆是,其中鴻德堂看起來是棟很中式的建築,但骨子裡它是座教堂,也算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具體實現了。 多倫路這一排房子,具稱是清朝時就留下來的街屋,的確是在上海不多見,不過經過亂七八糟的改建,不知道還剩多少是真正的老東西。 這棟洋房除了中共在此開過黨代表大會外,還曾經被當成行政院長官邸,這不是國民政府的行政院長,而是汪精衛政權的行政院長住的啊。 左翼作家聯盟總部

19叁Ⅲ老場坊

圖片
這原來是個屠宰場,從清末就是供應上海市,甚至周邊地區肉品的地方,而還一度成為遠東地區最大的屠宰場,而現在成了藝文表演、餐飲、創意市集的一塊專屬地。 因為這棟建築原來是屠宰場,所以設計得很特殊,所有廊道、走到都是「人畜」分離,而室內大角度的旋轉樓梯,以及非常陡的樓梯,是為了怕被屠宰的牲畜暴動撞傷人,所以刻意設計成這個樣子,而畜生的走道可以說是一種無障礙坡道,從一樓可以直通到四樓。而整個建築物的柱子,都被裝飾成八角形的傘狀,也是他的特色之一。 這棟建築雖然不是在觀光區,但特殊的建築樣式還是吸引了很多人來參觀與拍照,但我還是不知道為什麼這裡要叫做1933,這個建築物是從清末就已經建成使用了,地址也不是1933號啊,而現在建築物前還放了一輛火車,上面標示著1933,但這個屠宰場以前都是靠水路運輸,根本也沒有火車路線經過這裡,一整個有點不知所云的感覺。